全球新药研发正迎来一场深刻变革。过去以动物实验为主的研发体系,正在被更接近人体生理状态的新方法取代。2025年4月10日,美国FDA发布重要新政,明确提出将逐步减少药物临床前安全性研究中的动物试验,转而采用更先进、更人性化的“新方法学”(New Approach Methodologies, NAMs)。此措被视为继2022年《FDA现代化法案2.0》之后,美国在新药研发流程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。
在这场转型中,类器官因其独特的生理还原性与应用价值,成为受关注的关键力量。我们也在积极布局,搭建了覆盖类器官培养到药效评估的全流程解决方案,助力行业高效应对新变化。
0
1
政策亮点速览:FDA新政要点
1. 科学驱动变革
FDA指出,超过90%在动物试验中表现良好的药物在人体试验中失败,主要原因在于动物模型无法准确预测人类反应。新政强调采用“新方法学”(NAMs),包括:
(1) 器官芯片(Organ-on-a-Chip):模拟人体器官功能,精准预测毒性。
(2) 计算建模(AI/ML):通过算法预测药物安全性和免疫原性。
(3) 体外人类细胞模型:如类器官和微生理系统(MPS),替代传统动物试验。
2. 重点领域突破
新政将率先在单克隆抗体(mAb)领域试点,逐步推广至其他生物药和化学药物。FDA计划在3年内大幅缩短动物试验周期,并通过NAMs数据支持药物审批。
3. 国际合作与数据共享
FDA将联合NIH、VA等机构,建立全球毒性数据库,整合国际数据资源,为NAMs的验证和应用提供强大支持。
0
2
实施路线图
与新政发布同步,FDA还公布了详尽的《NAMs促进路线图》(Roadmap for the Advancement of New Approach Methodologies),为NAMs在未来5~10年内的应用推广制定了具体行动指南。路线图指出:
1) 优先验证高潜力NAMs技术;
2) 在药物开发全流程中引入NAMs应用场景;
3) 构建NAMs数据提交与审评标准流程;
4) 重点发展人源体外系统,特别是类器官与微生理系统(MPS);
5) 搭建跨部门NAMs评估与审评平台。
0
3
类器官成为新药开发新时代的关键力量
在《NAMs促进路线图》中,FDA多次强调类器官模型的核心地位,明确将其列为未来重点发展的先进人源模型。类器官之所以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技术支撑,关键在于其在以下三个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:
1、生理高度拟真:类器官具备三维结构和细胞异质性,能在体外还原复杂的人体组织环境,显著提升实验结果的相关性与预测性。
2、药效机制研究利器:其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模型构建中,能更精准地反映药物作用过程,提高早期筛选的成功率。
3、替代毒理评估新方向:在肝、肾、心等器官毒性测试中,类器官展现出与人体更接近的反应特征,正逐步替代传统动物模型,弥补其跨物种局限。
总之,类器官的出现,使得药物开发能够真正"以人类为模型",开启新药研发的新时代。而高效、规范、规模化地进行类器官培养与分析,正是推动这一趋势落地的关键。
0
4
我们的全流程解决方案:
对接FDA新政,为新药研发赋能
类器官作为人源化模型正在全面融入新药开发流程,尤其在早期筛选、机制研究和毒性评估等环节展现出巨大潜力。无论是来源于临床组织的患者类器官,还是基于iPS细胞构建的发育类器官体系,均为提升药物研发效率和精准性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。
艾力特结合这两大主流类器官构建流程,打造了覆盖模型建立—扩增培养—动态监测—药效评估的全流程解决方案。依托Mira FL、Hvita、Spica和Castor四款核心产品,方案在质控、标准化培养、实时观察及高通量分析方面形成系统闭环,高度契合FDA提出的“在药物开发全流程中应用非动物方法”核心要求。
起始样本质控:
Countstar Mira FL —确保类器官建模的高起点
类器官建模的第一步是从组织样品中获取高质量的细胞,这对模型稳定性和后续药效评估至关重要。
1.核心功能:自动识别并统计消化后细胞的数量、活率和聚集状态,实现快速、标准化的质控。
2.技术亮点:集成AI图像分析与高分辨率光学系统,几分钟内完成高通量评估,避免人为误差。
3.新政价值:保障类器官模型的起始质量,为非动物药效与毒性评估提供可靠起点,助力NAMs落地。
规模化培养:
Hvita 3D活细胞自动灌流培养系统 —构建稳定、功能化的类器官模型
构建结构完整、功能成熟的类器官模型,是实现精准药效评估的基础。
1. 核心功能:支持类器官长周期、标准化扩增培养,适配多样培养需求。
2.技术亮点:封闭式自动灌流系统+半透膜屏障设计,实现物质交换与结构隔离,支持免疫共培养及多靶点研究;兼容芯片平台,拓展微流控与MPS场景。
3.新政价值:模拟体内微环境,支撑类器官在复杂机制研究和个性化用药中的应用,契合FDA“发展人源体外系统”方向。
动态药效监测:Spica活细胞成像系统 —— 捕捉药物作用的实时响应
相比终点法,药物对类器官的实时影响更能反映其作用机制和时效。
1.核心功能:实现多孔板样本的连续、无损成像,记录类器官实时形态变化。
2.技术亮点:自动化时间序列成像与长周期观察,精准捕捉药物诱导下的生物反应过程。
3.新政价值:提升类器官作为替代模型的预测力,满足新方法下“可验证”与“动态评估”的监管要求。
高通量筛选:
Castor S智能分析平台 —加速候选药物评估
高效、可靠的定量分析,是药物筛选过程中筛选优效化合物的关键。
1.核心功能:高通量成像,自动分析类器官数量、形态、活率等指标。
2.技术亮点:AI图像识别+Z轴层扫投影技术,确保结果高一致性、零人工干预,适配多样本测试。
3.新政价值:为类器官模型建立标准化评估体系,支撑NAMs在新药开发全流程中广泛应用。
0
5
为什么选择我们?
全流程闭环:覆盖“制备–培养–监测–分析”全链条,助力类器官标准化与规模化落地。
产品高度集成:支持灌流、共培养、高通量筛选等场景,适配复杂机制与多靶点研究。
合规可追溯:设备全面支持 21 CFR Part 11,保障数据安全、审计合规,助力注册申报。
艾力特致力于以专业的全流程解决方案,助力类器官在新药研发中的转化与落地。立即咨询,获取定制化方案。